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十塔九偏。由于古代建筑技术的限制,现存砖石古塔大多存在不同程度倾斜。对于这些古塔该如何修缮?
3月25日,“九层云外倚阑干:建筑遗产——古塔保护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在交流发言中,多位专家谈到古塔纠偏问题。
近年来陕西对数十座有安全隐患的古塔进行了加固
研讨会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来自意大利、日本及中国多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古塔工程勘察、保护措施比选、结构加固设计、古塔保护工法、全信息施工法中的塔体监测等展开研讨,总结已有成果,交流保护经验。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表示,陕西保留了大量古塔建筑,是中国保留古塔较多的省份之一。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文物保护专业机构,致力古塔保护30年,完成多项古塔文物保护工程,在科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成熟做法与成功经验。近年来陕西加强古塔保护力度,对数十座存在安全隐患的古塔进行了加固保护。通过法式测绘、三维扫描、保护设计、科学纠偏等开展关键技术应用和研究。
据了解,在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的陕西古塔保护工程中,眉县净光寺塔纠偏工程是省内第一例成功实施古塔纠偏的案例,为后来的万寿寺塔、旬邑泰塔的纠偏积累了经验。武功报本寺塔维修,是陕西省首次古塔整体解体,实施地宫发掘后,照原样重新修砌的古塔维修案例。西安的小雁塔、万寿寺塔,岐山太平寺塔,则是该院首批对古塔实施三维扫描的案例。兴教寺三塔的维修及环境整治、大雁塔与小雁塔的申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则为古塔保持真实性与完整性,顺利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现存古塔287座
明清时期的最多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克礼教授的研究与考察,陕西境内现存古塔共287座。其中,南北朝3座、唐代14座、唐-宋5座、宋代25座、金代1座、元代1座、明代96座、明-清12座、清代125座、民国5座,分布在陕西省10个地市辖区的76个县区。
从建筑材料上看,有砖塔164座、石塔102座、砖石塔4座、铁塔5座、土塔10座、木塔1座、琉璃塔1座。种类齐全、造型多样。
唐宋时期的古塔,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北南部。明代大型砖塔仍集中于关中,陕北佛塔居多。清代,促生了风水塔、文星塔的发展。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受元明清以来藏传佛教的影响,在省内也有分布。
古塔的破坏因素,除了风化、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还有拆除、盗掘、不当维修、生产生活、不文明行为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位置偏僻的古塔文物保护单位,在日常维护、抢救维修和科学管理上还有很多具体的、关键的保护管理环节亟待落实。
古塔纠偏加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退休教授、陕西普宁工程结构特种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平介绍,古塔纠偏加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使那些保存比较完好但倾斜比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古塔建筑尽可能长久保存下去,是摆在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土木工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
陕西旬邑的泰塔,是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建于唐代,后经考证始建于1059年(北宋嘉祐四年正月),该塔倾斜多年。监测表明,2013年11月份倾斜开始加速,检测单位呼吁急需加固。泰塔为楼阁式七层砖塔,高50.162米。塔体高大,地基土湿软。一旦倾斜变形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抢险工程从2014年8月到2017年12月历时三年多,采用了对塔体环箍加固保护、在塔体西南侧抽土、实施钢架支撑、对地基进行加固等办法,整个工程过程可谓步步惊心。 |